Nov 8: pre-trip

离出发还有两天,晚上去市中心的一家汉堡餐厅参加师门聚餐、庆祝导师拿到终身教职。餐厅名叫The Next Act,是第一次师门集体聚餐时导师就表示非常喜欢、经常去的一家餐厅,于是本次得知导师拿到tenure后师门姐姐们就决定在这家请导师吃饭了。导师这学期一直对防疫很在意(吃饭聊天时得知是因为导师好友的一整个lab都在陆续感染新冠),这顿饭也因此是在户外吃的.. 虽然头顶屋檐装着十分加拿大后新冠时代特色的outdoor heater,但吃到后来还是觉得腿脚冰冷;同桌的加拿大人倒是好像都觉得温度适宜的样子orrz 不过吃得很开心,和师姐导师们分享自己即将到来的美国行程(并抱怨“计划旅行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这会儿作业会这么多!写不完了压力好大!”),也听她们分享她们reading week的出游计划。食物很好吃,不负盛名(x)不负导师的大力夸赞,下次有机会还会去w

没有听清楚名字的甜点,似乎是酥皮点心加类似蓝莓的果酱,好好吃 奇异且好吃的花生酱汉堡+w+ 不过pickle是败笔(确信) 洗手间贴的指示牌也很好笑x hard to make promises for the last category

Nov 10: Edmonton -> New York

一大早出发了!从城中先坐地铁到最南边的一站,再转直达机场的公交。在中转的公交站看到天边逐渐亮起的黎明曙光。 渥太华中转一个多小时,傍晚到达纽约纽瓦克机场,没有过海关就出机场了,非常诡异x 在机场的自动贩售机买了临时SIM卡,但忘带取卡槽用的撞针(太蠢了),喜提断网体验,站在机场里连着wifi打uber、看好所有地图以及uber司机的车牌和位置之后才敢走出机场门去等车。

Edmonton, 冬令时早晨六点多的天色
傍晚在飞机上看到的纽约;每次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激动呢(笑)(虽然也只是第二次而已)

和住jersey的朋友X提起约好了借宿,但朋友还没下班回家,于是提前告诉了我住址以及公寓密码门禁。但没有料到的是朋友住的公寓有两栋互相对称的楼,于是下了uber后信心满满地看好公寓楼名称、上楼看好房间号然后尝试开锁,结果输入几遍密码都显示错误,然后房门开了,里面是两个满脸迷惑和警觉的陌生人、大概正在思考是什么freak多次试图闯入他们家.. (我内心:Aaaaaaaaaa)于是慌忙解释,才知道朋友大概是住在对面楼同房间号的公寓,赶紧道谢并道歉后忙不迭地坐电梯回一层。公寓前台的值班大叔很好心地带我穿过庭院走到了对面楼,路上聊天be like:值班大叔(因为在室内值班没穿外套)“好冷哦”;我:(同样只穿了薄衣服但半点不冷)“我觉得这里很暖和诶,我刚刚从加拿大飞过来”;值班大叔“ohhh真的吗,我有朋友也在加拿大” blahblah

这样波折一番之后总算是到了X的公寓,一进门先被她的猫猫迎接!本来有点担心猫咪看到生人会不会应激,但这只猫猫极其温柔亲人,两分钟后已经主动在我身上蹭蹭了ww 晚上还吃到了X打包带回家的台湾菜和甜点,非常幸福。

从朋友家的窗户看到的河对岸曼哈顿

Nov 11: New York

一早起来,和X一起出门散步、买咖啡吃早餐。天气实在很好,而且jersey city给人一种安宁宜居的感觉,和对岸的曼哈顿风格截然不同。因为X的住处和她上班的公司只有步行十几分钟的距离,于是顺便去参观了她的办公室。每每看到同龄的已经开始工作的朋友、从工作中获得比原先在学时更多的自由和快乐,经济方面也更加自足,实在是很为她们高兴。

早晨Hudson沿岸的河景

在机场买的SIM卡不知为何完全无法使用,看过X的公司后X又陪我去商店买了一张verizon的临时卡,结果回公寓装上又显示不适配.. 在此下定决心要换个能用eSim的机型、拒绝国行iPhone(x) 因为这下还是处于手机无卡断网的状态,下午X先陪着我去了时代广场附近的一家AT&T门店把SIM卡弄好(本来觉得加拿大电话卡美国漫游一天收12加币实在太黑,但这么折腾下来好像也没有少花多少钱呢 - -),然后X去逛博物馆,我连走带跑地赶去Hudson Theatre看剧:Merrily We Roll Along. 上半年为这部剧还短短纠结过要不要飞纽约待几天去排队碰运气买票,后来这部剧上了宽街,提前大半年买好了十一月的票,到现在总算看上。很喜欢这一版,Old Friends reprise的时候、听到Frank那一句温柔的Hey old friends就开始流泪了;而且尤其喜欢Gussie,唱得太好,Growing Up听得我呆住、满脑子只有“有谁能拒绝这个女人吗”(x)

晚上去法拉盛找朋友Y吃饭。在中国美食城吃了酸菜鱼和甜点,非常开心。Y目前在纽约大学读DDS一年级,看得出课业很紧张的样子,实在很可惜每次只能短短见上这么一会儿。希望她顺顺利利读下这个学位,以后一定也还有机会再见面的。

吃完饭坐地铁回jersey。路过一家Dunkin的时候想起来还没有吃过这家的甜甜圈,于是试图进店去买,但发现门已经锁了,走到一边看了营业时间才发现已经打烊。但店内正在收拾的阿姨听到响动后走来开门,问我是不是想买甜甜圈,然后说“我现在不能卖给你东西了,但我可以送些甜甜圈给你”,就装来了一大袋甜甜圈直接送给我,甚至还问我要不要喝饮料、可以也帮我打一杯。我连连道谢之后离开了。自此对这个连锁品牌产生莫名亲切的好感ww (本次NJ/NY旅行被offer的免费食品饮料 1/3)

拿着甜甜圈继续往回走,离X的公寓还差几个block的时候、留意到路对面有一群明显是工作聚餐后喝醉的人。靠后位置的一群人在大声讲话和唱歌,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人隔着街道跟我对上眼神,对我做了个无奈的手势并向我喊“they’re crazy”。忍不住笑了出来。随后大声讲话的人中有一位姐姐开始朝我喊“my brother is single”“do you want a margarita?” 一开始以为她只是在喊醉话,但停下脚步后发现她手里真的端着一杯玻璃杯装的margarita、穿过街道朝我走过来。我努力忍住笑然后婉拒了(虽然想要喝酒但还是有着一点不从陌生人那里喝饮料的sense)(本次NJ/NY旅行被offer的免费食品饮料 2/3)

回到X的住处,和X一起吃甜甜圈并打游戏。(之前特意为此把游戏手柄装进了行李箱hhhh)一开始尝试两个手柄连接同一台笔记本,但怎么也设置不好,最终选择使用同时空下的远程联机(x)两个手柄分别连两台笔记本,然后用分手厨房自带的邀请功能。坐在地板上和朋友用大屏幕一起打分手厨房太快乐了!

Nov 12: New York

一早带着行李去Brooklyn找另一位朋友L。到她的公寓放下行李,加了一件衣服,并参观了她养的豚鼠。然后赶紧出门去曼哈顿找另一位朋友W吃brunch。

第一次尝试配brunch喝mimosa;喝完be like登时上脸(x

吃完又坐公交去找另一位朋友U一起逛Met。一下午时间只能走马观花草草看看,没有排Manet&Dagas特展的队,欧洲展区也暂时关闭了(想看维美尔的画没有看到..),但看了些亚洲相关的展,跟朋友调侃说中国相关的展厅和文物像panda express(lol)。当然重要的事情还是和U再次见面和聊天;其实已经不太记得清楚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了ww 是在2022年上半年吧,是在蒙楼205还是在实验剧场的毕业沙龙呢?后者的“芳草碧连天”旋律到现在还萦绕耳畔;逛Met的时候聊起《三十辐》相关的梗、相视一笑的时候也觉得感慨,享有这段共同记忆且还在联系、还能见面的人也不知道还有几个。这回见面发现两人也分别在目前各自所在的地方加入了不同的合唱团,唱着或美妙或奇奇怪怪的歌,很高兴。依旧觉得能够见面共处的时间太短。为了离朋友近一些也很想硕士毕业后去美东啊。


看完Met,把U留给她的男友(什),坐公交车去找X以及另外两位朋友(H、I)吃饭。在餐厅等座的时候看着这三位朋友在周围,竟然有种不真实感。上次和她们见面应该都是在北京;随后X先去了加州读书,我去英国工作,H晚一年毕业,I是直接来了纽约读书,但现在兜兜转转又在纽约聚上了,实在觉得非常神奇。吃了一顿中餐,也吃到了I的生日蛋糕。聊天时提起L正在看演出、吃完饭后打算去找个酒吧等L然后一起喝酒,然后朋友们问“你带ID了吗”,我顿时呆住(x)似乎是因为上午从L那里出门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说定要去酒吧,于是根本就把ID这件事给忘了! 于是吃完饭后本来三位朋友都要回家,H和I还有要赶的作业,但走着走着就说陪我找个地方坐、直到L跟我汇合她们再走,于是在纽约夜晚的冷风里走过要关门的星巴克、人超多的快餐厅、周末闭馆的纽约大学系馆(?),最后进了一家纽大附近的酒馆(tavern)。和服务生进行了迷惑搞笑对话:

我:(因为没带实体ID,想问接不接受ID的照片)ehhh do you take photo ID?

服务生:(眨眨眼睛)Yes.

我:(感到不对,补充道)I mean I only have photos of it on my phone. I don’t have my physical ID.

服务生:(再次眨眨眼)No. (停顿)It’s illegal.

一桌人只有X带了ID,而且服务生表示只有四个人都出示实体ID才能卖给我们酒,于是四个人点了四杯无酒精的mocktail。但依旧聊得很开心。L看完演出后也来了这个tavern,三位朋友完成交接任务(lol)才各自回家。去到陌生城市而有这样会主动照应我的朋友们,大概没有比这更幸福更温暖的事情了。

L也点了一杯mocktail,等她喝完一起回她家里再摄入酒精(x)。中途服务生又过来一次,说我们两人的饮料由他请了,因为他觉得没法卖给我们酒很不好意思,我们惊讶之下推辞不过也就答应了。真是很有意思也很好心的服务生小哥呢。(本次NJ/NY旅行被offer的免费食品饮料 3/3)

路上先去便利店买了汤力水。在夜晚地铁站遇见了奇怪的流浪汉,以及三个找我们问路的英国/保加利亚男生。坐地铁回了L家,被安利了一系列trader joe零食,喝到了荔枝泡的威士忌兑汤力水(每次和L见面都能喝到好喝的酒hhhh)。调酒、喝酒、吃东西、聊天到凌晨两点钟。L可能是我目前认识的朋友里有最紧迫的身份需求,也最为此感到挣扎的一位了。比较巧的是第二天一早我就偶然间发现自己有可能在加拿大读书期间就能够qualify永居申请,不需要额外留下攒工作经验。顺利的话或许我两年之内就能先弄到加拿大身份、然后结个婚帮L也部分解决问题(x)。

Nov 13: New York -> Boston

六点多钟起床,坐地铁去火车站赶车。大概属实是有点宿醉而且太困了,提前在地图上多次看好了到达站,但还是下早了一站orz 所幸时间没有很紧,多走了几个block到火车站。火车上风景很美,对波士顿已经预先有了好印象。


在波士顿火车站和朋友S碰头。先去了哈佛附近吃午饭、逛书店以及逛校园。在哈佛书店买了个挺好看的帆布包,给S买了漫画日历作为答谢的礼物,还翻到几本与自己的研究兴趣相关的书。或许书的封面封底上的人名就会成为明年申博时联系的对象呢。

以及多写一点零碎记录:和朋友也去了书店附近的冰淇淋店,本来点了开心果味的,吃了一口就感觉不对(里面有非常浓重的杏仁/砒霜味..),吃几口之后实在吃不下去,于是回去找店员换了个口味重做了。作为之前在星巴克买的饮料过甜都不敢回去说的“怕麻烦他人”的人,这回算是第一次在外面退还不满意的食物!是很值得骄傲的成就(确信)以及后来换的朗姆葡萄干口味很好吃。

吃完东西去逛了逛哈佛校园。校园很美,整体的建筑设计和排布都很古典优雅,但在某个图书馆被管理员以离谱理由拒绝进入:问如果不是哈佛的学生、是别的学校的能不能进去看看,对方说必须得是常青藤学校的学生才让进(……)。由此印象分直接跌到负值。出去后朋友调侃“那不是MIT和斯坦福的来了也进不去”,我一整个愤愤不平、感觉实在是很少遇到这样明目张胆的歧视和snobbishness。这什么破学校啊谁爱去谁去吧(bushi)

之后去S所在的Brandeis University参观了一下。感觉校园风格和阿尔伯塔的校园很像(面积大,建筑物平摊;有种没什么钱的公立大学的感觉xx)。个人感觉校园还是很漂亮,能遥望波士顿市内的夜景,附近的自然风光也很好,虽然S总是在念叨附近没有足够好的山景、因此在这儿的生活没有意思lolll

晚饭吃了粤菜,有些难吃,完全不符合我听到“粤菜”这个词时的期待- - 在此按下不表。


Nov 14: Boston

订的Airbnb离MIT的校园非常近,早晨出门、步行去MIT找在那里读书的朋友F。其实和F很久没什么联系了,本科时候最密切的联系好像也就是大三时一起做过一个学生研究项目,前段时间才偶然加上ins,加上ins才发现F正在MIT读书hhh 于是刚好这回去找他玩。从住处到校园一路走去都觉得宁静怡人,Cambridge真是个适合生活和读书的好地方。

上午在F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惊讶得知MIT竟然有个Banana Lounge,持续免费供应香蕉、咖啡和零食,实在是很神奇且充满对学生关爱(?)的可爱概念。同时得知MIT的所有楼都是室内联通的(我第一反应:有些加拿大的学校能不能学着点..)。聊天聊得很开心,而且F在得知我对Sloan的博士项目感兴趣后带我去参观了Sloan的楼、而且鼓励我直接敲教授的门找教授聊天lol 于是壮一壮胆子真就这么做了,随之还去听了当天下午的一个seminar。说实话,在那之后其实比之前要更感到迷茫——虽然目前为止觉得MIT校园以及波士顿真是处处都好,但对Sloan IWER新增的了解让我不太确定这是否真的是个适合我的环境和项目。但趁早有这样实际体验的新增了解总归是好事!F说他来这边留学几个月,实际英语水平没有多大增长,但这样主动reach out的勇气比以前多了不少。我也得多加学习这方面才行(


晚上和S去吃了一家名为“素描”的湘菜。好吃!还喝到了梨子味的国风鸡尾酒。(但是为什么一路上吃的几乎都是中餐((


Nov 15 & 16: Minneapolis

15号一早去波士顿机场坐飞机去Minneapolis。前两天都是蹭朋友的车在波士顿到处玩,这天早晨第一次坐地铁,走错入口导致被迫多买一张票(谁家地铁站刷票进站之后就不能去对面站台了啊!!)。除此之外体验还是很好的,室内地铁线转银线巴士去机场很方便,以后如果来波士顿上学可以再次拖延学车买车(什

Minneapolis似乎是个不太大的城市,机场坐地铁二十分钟就到我在couchsurfing找的住处,而从这个住处再坐地铁三十分钟就到市中心的剧院区。有关这个城市的另外两点直观印象是老龄化严重和种族多样性差,似乎随处可见老年人,同时似乎见到除黑人白人以外种族的频率要明显低于其他城市(对比纽约波士顿甚至对比埃德蒙顿)。

晚上去剧院看company。先去参加了一个pre-show event。先前收到邀请邮件感觉很神奇(也算在很多地方进过剧院很多次了,但这种pre-show event还是第一次听说),couchsurfing的女主人说这类活动在他们这儿的剧院很常见,但去了之后听说也不是所有买票观众都会收到邀请的,总之还是感觉比较幸运,只在这里看一场剧就遇上了w 邮件里写的活动主题是speed dating,考虑到是company的pre-show、也算是非常应景,但其实现场也并没有多少适龄年轻人x (而且时间过了一半才意识到自己是现场的唯一一个亚洲面孔.. 已经逐渐对这种事情脱敏了)不过自己反正是冲着free drink去的,还是很自得其乐。取小吃的时候前面是两位白人老奶奶,其中一位转头看见我,对我眨眨眼说sorry, we’re so old,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延迟了两秒钟才觉得好笑。后来发现我被分配到的桌子当时只坐着一位有些寡言而且看起来不太有趣(dbq)的中年男的(再次dbq);后来这位男士走开去和工作人员讲话,我趁机就端着酒加入了那两位白人奶奶的桌子。两位奶奶分别叫Judy和Marilyn,一位是生物学家,另一位是做房地产的,都是人生经验丰富且非常有趣的人,和她们愉快聊天度过了演出前的一个半小时。聊天的时候其实能很明显地感到一些“差异”,比如她们二位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剧,是因为买了剧院的季度通票才来看这场,(我第一反应:啊好有钱好幸福..)而我是单纯为了想看这部剧才会来Minneapolis待一晚。Marilyn甚至在聊天一开始很迷惑地问我,“等等,所以你是中国人,你在加拿大读书,你还在英国工作过,那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但能够在平等、尊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这种萍水相逢的谈话实在是很有兴味。


去剧院前的下午,以及第二天早晨出发去机场前,都花了些时间和couchsurfing的host一家聊天。这家人是一家三口,男女主人都居家上班,男主人做审计、我在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窗边的电脑前工作,儿子十七岁、在上高中,只在第一天晚上他放学后和第二天早上他去学校吃午饭前短暂地见过他两次,大部分时候是女主人在招待我。女主人非常友好且热情,第一天在我到之前就表示想给我投喂千层面(x),第二天一早也很殷勤地给我做早饭。而我第一次用couchsurfing,属实是有些手足无措且不好意思,感觉自己除了一张thank-you card以外什么也没留给他们,只好尽量陪聊发挥一些entertaining的用处(?)这家人可以说是我脑中英语语境下的a lovely home的模板样态,房子不算大但布置得紧凑温馨,养了三只猫、其中最大的已经有十四五岁了,客厅的一张小案上摆着独生子的照片;儿子看起来聪明上进而且有教养,据说正在读大学预科并在申请奖学金,大概会拿奖学金cover大学前两年的费用然后申请助学贷款,女主人甚至说她正在准备一本法式美食相关的cookbook、打算用这个来募资以筹集儿子去法国游学的旅费。可以说是非常其乐融融而且各种意义上在认真生活的家庭。

一个从未去过的城市,一天一夜的短暂行程,能和这么些新鲜有趣的人产生交集真好呀。